• 給即將走入職場的大學生的一封信

    陳曉雲

    曾幾次執筆想和中國的大學生探討當前就業難的問題,但每每想到自己沒有足夠的理論功底,也沒有豐富的個人經歷,於是,所有的想法也僅限於“想”的層面。然而,在我初入職場的第一天,回顧過去的25年,我的感觸特別深。和很多中國學生一樣,讀小學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是考初中;讀初中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是考高中;讀高中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是考大學;但是,這麼多年來,我們都從來沒想過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些?”

     

    “被動”是中國學生的一個通病。從小我們的家長、老師都只是告訴我們說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但是,他們很少告訴我們為什麼。而且,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我們事事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安排。另一方面,中國的父母和老師都是習慣越俎代庖,幫助孩子規劃人生,這樣他們心理能到達一種“踏實感”。但是,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真正性格和興趣。因此,現在很多大學生踏出校門無所適從,面臨各種可能的選擇,他們多半發現,自己早已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裡了。

     

    此外,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強調群體意識,大力推崇“從上”、“從眾”等行為方式,這些思想至今影響著很多大學生。再者,從“重官輕商”、“面子”的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每年大批的畢業生積極準備公務員考試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寫到這裡,不由想起我在德州大學的某個課堂上,一位教授問一個中國學生:“What is the best job for you”?我的同窗卻是這麼回答的:“work for the government because it’s  Tie Fan Wan (鐵飯碗)”。這樣的一個回答是完全出乎老師、同學意料的。而這也恰恰反映了中國家長教育、基礎教育的弊端。在這裡,我不想班門弄斧地大張旗鼓討論中國的教育體制,也實在是自慚形穢。在此,我僅和即將走出校門的同學們交流一下如何走入職場的一些個人心得。

     

    積極主動,做一個有選擇的人

    三十年前,企業通常都喜歡專業知識扎實、埋頭苦幹的人。而鬥轉星移,如今大多數企業更傾向的是“積極主動、敢於擔當”的人,因為敢於選擇的人往往是對自己負責的人;對自己負責的人往往是敢於擔當的人。因此,我們不能再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

     

    記得三年前,我有幸被華南示範大學的外事處邀請與本科生交流我的留學經驗。當時在與一些本科生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大學生不喜歡他們所學的專業並且變得自暴自棄。還有一些大學生盲目跟風,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學英語,背四六級英語單詞。從這些學生中,我發現他們很多人在大學期間是非常被動的,沒有抓住重點。我高考報讀的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當初填這個志願也僅僅是因為“聽說”這個專業要求高。我大學很多同學跟我一樣,也是盲目的報讀了這個專業。但是,他們往往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這個專業,等到畢業的時候,又發現自己不甘心去中學當老師。而我積極主動去跟學校溝通轉換專業,雖然最後還是沒有成功,但是四年的大學,我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性地安排課程。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主動去抓住命運中你可以選擇,可以改變的部分。

     

    實踐中檢驗理論

    在校期間,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以後的工作內容跟你學的專業無關,所以學什麼並不重要”。我相信當前很多大學生也認同這句話,因為他們在走進職場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用到學校裡條條框框的知識。很多大學生都在感慨不如農民工、技校出來的畢業生。這樣的一種質疑其實也在否定大學教育的必要性。 

     

    然而,我認為,實踐活動是應該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的。沒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理論框架,所有的一切活動都是隨意的、沒有支撐依據的。很多大學生認為理論知識不重要往往是因為他們的理論基礎不夠扎實,當他們走入職場的時候,他們努力地尋找理論依據的時候才發現無處可尋,於是他們便否定了理論的必要性。

     

    突破框框,靈活運用

    但凡有過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沒有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 著名的The McKinsey Way 也不可能成為所有企業的business solution。因此,對於即將走出即將的學生的建議是敢於打破思維的局限,引用李寧的廣告語就是“Anything is possible”。只有能夠打破思維的僵局,你才能源源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觀點。

     

    在此,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特別適合初入職場的人,特別是有志從事人力資源和管理諮詢方面工作的畢業生。這本書是著名的Fish Business school的教授Jay B. Barney所寫的《What I didn’t learn in business school-How strategy works in the real world》。 本書是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優秀畢業生Justin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企業顧問。當他自信滿滿地參與到一間化學品公司的專案中,他才發現他看輕了案子的複雜性,並且在學校裡所謂的策略工具和案例分析經驗,竟然完全不奏效。他在瞭解真實世界和理論的差距,弄清策略管理的盲點後,改進自己並有所成長。 

     

    最後,我祝願即將走進職場的大學生都能夠認真的規劃自己人生,掌握主動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Just do people say you cannot; and one day, you say you just did it. 

    April 18, 13 夜

    查看詳細
  
到第    页  

強信觀點

廣州強信公司新浪官方微博
進入廣州強信微信
聯繫我們:+86(20)2886 5351

分享